“百鸽”从山城腾飞 ——张书旂在渝创作《世界和平的信使》
文/朱渝生
张书旂作品《世界和平的信使》(《百鸽图》)
张书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书旂,浙江浦江人。中国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金陵三杰”。其作品《世界和平的信使》(《百鸽图》)曾被美国总统收藏,是他抗战时期在重庆绘就的。
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内迁至重庆、成都等地,名师云集。张书旂在国立中央大学前后任教11年,负责写意花鸟画的教学、创作和研究。他博学深识,待人和蔼可亲,教学严肃认真,对学生循循善诱,其精湛的技艺和高洁的品德使学生受益良多。
1940年,张书旂受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宠惠和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委托,创作一幅以花鸟为题材的中国画(后定名为《世界和平的信使》,亦称《百鸽图》),作为国礼赠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祝贺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以争取美国尽快加入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及建立世界和平新秩序的行列。
“和平”二字,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都是永恒的主题。张书旂接受委托之后,即开始认真构思、起稿,并和助手到沙磁区古镇磁器口买来家鸽,放于笼中饲养,日夕观察描摹,从构思成熟到动笔至最后完成创作,共用时3周。他博采众长、大胆构图、生动刻画,全图由3个大的部分组成,画了整整100只动静相宜、姿态各异的鸽子,故此画在民间被称为《百鸽图》(后文叙述中皆称《百鸽图》),画作的本名《世界和平的信使》反而不为一般人所知。
张书旂动笔创作《百鸽图》期间,正是日军飞机对重庆疯狂轰炸的时候。他怀着悲愤的心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在沙坪坝松林坡夜以继日地绘着、画着。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极差,吃的是糙米,住的是简陋低矮的平房,宣纸、颜料等也十分紧缺。重庆天气炎热,蚊虫多,还随时都有空袭警报和轰炸,要跑防空洞……张书旂既睡不好,又心情沉重不安。在他创作《百鸽图》过程中,经历了日机10多次投弹轰炸。当画到97只鸽子时,日机再次袭击重庆。据张书旂之女张宝莲回忆,当时炸弹像雨点般倾泻而下,寓所附近不少房子被夷为平地。但他肩负使命,置生死安危于不顾,在硝烟中完成了这幅扛鼎之作。
《百鸽图》以和平鸽为画面的主体,以橄榄树和杜鹃花为衬托,设色典雅。此画全长355.6厘米,宽162.5厘米,是进入美国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张书旂将象征和平的鸽子拟人化,并注入了新的内涵。画中百鸽翔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充满自由、欢快与期盼的画面,与当时画家身边残垣断壁、血肉横飞的景象,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张书旂完成《百鸽图》的全部创作后,罗家伦反复推敲,作七绝一首,用行书题于画面右下方:“拨乱犹余不世功,平章正义范群雄。会看寰宇休兵日,信使联翩绕白宫。”诗后落款“中华民国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系)张书旂教授作百鸽图 祝罗斯福大总统三届就职大典 罗家伦敬书”。画家本人只在左上角署“张书旂”,字间钤有一方阴刻“书旂”印章。
1940年12月23日,罗家伦邀请中外各界名人和新闻媒体,在陪都重庆嘉陵宾馆以茶会形式举行《百鸽图》赠送仪式,国民政府政要、美国驻华大使詹森、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等出席,罗家伦主持并讲话。张书旂在仪式上展示了这幅画作的全貌,并简要介绍了此画的意义和创作过程。詹森代表罗斯福接受赠送,并于1941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就职大典前将此画献给罗斯福。
为表感谢,罗斯福特意嘱咐詹森代表其致函罗家伦,对中央大学张书旂教授绘赠《百鸽图》和图上所题吟之诗篇及其美意表示感谢。该函件刊发在1941年4月2日于重庆出版的《中央日报》上,当时重庆各大报刊对此都有报道。
可以说,张书旂的《百鸽图》造就了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本文图片提供/朱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