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笔为戈 做反侵略尖兵——小记徐悲鸿、王琦等抗战美术家

2023-08-03 重庆历史名人馆微官网 阅读 658

/丁英顺

 

抗战时期,以徐悲鸿、王琦为代表的中国美术家以刀笔为戈,淋漓尽致地发挥“笔杆抗战先锋”“反侵略尖兵”的作用,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

 

徐悲鸿身在后方心系前线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跟随中央大学西迁来渝。重庆的山与城带给徐悲鸿新的艺术灵感,全民抗战的时代浪潮为他的创作增添了激昂的民族情怀,他的美术创作由单纯的取材历史变为关注现实。1940年,抗战进入极为艰难的阶段,许多人发出悲观的论调,而徐悲鸿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巧妙运用中华民族历史上“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画出震惊世界的《愚公移山》,表现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揭露抗战悲观者的丑恶嘴脸。1942年,徐悲鸿创作了闻名于世的《六骏图》,画中的马气势威猛、体魄健硕,象征了中国抗战精神。身在重庆后方,徐悲鸿却始终心系抗战前线,牵挂着祖国命运。1938年至1942年,他多次离开重庆前往香港、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地举办画展,将画展和卖画所挣的10万美元全部捐献给抗战前线。

长期的艰苦生活和过度劳累,击垮了徐悲鸿的身体,他病倒了。1945年年初,郭沫若受周恩来委托,带着延安的小米和红枣去看望徐悲鸿,转达了周恩来因事务繁忙不能亲自来探望的歉意。郭沫若与徐悲鸿谈到当前时局,并拿出一份《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文稿,坦言只有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才能真正实现抗战建国大业。徐悲鸿毫不犹豫地在《进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2月22日,《新华日报》刊登了这份有312人签名的《进言》。事后,徐悲鸿面对国民党特务的一再威胁,更是严正声明,拒绝撤回签名。

 

王琦等木刻家勤奋创作反映抗战场面

在周恩来的关心和指导下,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成立,团结了一大批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木刻家。重庆的周公馆是当时重庆木刻界人士经常聚集的地方。1939年至1946年间,周恩来经常往返于延安和重庆,亲自将延安的木刻作品带到重庆,将重庆的木刻作品带到延安,让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木刻家可以相互欣赏、学习,木刻作品也成为一种强大的抗战武器。

王琦是重庆人,从上海美专毕业后,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其后在国统区从事革命文艺活动。曾在郭沫若主持的国民政府政治部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又在陶行知主持的育才学校任教。王琦一回到重庆,就发起创办《战斗美术》并撰写发刊词《战斗美术》编辑部设在重庆机房街,周恩来、郭沫若、田汉等人是刊物的重要赞助人。

1939年年初,王琦创作了他的版画处女作《在冰天雪地中的我游击队》,发表于《新华日报》。之后,《新华日报》又先后刊登了王琦的《嘉陵纤夫》《解除警报以后》等木刻画作。周恩来非常喜欢王琦的美术创作,要求他多在《新华日报》发表木刻画,又提议《新华日报》增加“木刻阵线”专栏,邀请王琦担任专栏主编。

    延安的木刻画具有解放区活泼、热情的独特艺术风格。《狼牙山五壮士》是彦涵的木刻连环画代表作,在延安印刷出版后,周恩来大为赞赏,特将这套连环画带到重庆,引起极大轰动。

1945年的“八人漫画联展”和“九人木刻联展”举办后,正为国共谈判奔忙劳累的周恩来,在《新华日报》营业部会见了参加漫画、木刻联展的作者。他细心地了解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号召大家要把木刻活动深入下去,深入到广大工农群众中去。木刻应该走向农村、工厂,木刻作者应努力探求、创造为广大工农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1691051870540947.png

王琦作品《在冰天雪地中的我游击队》


1946年9月,“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展出包括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木刻作品近千幅,盛况空前。

 

抗日漫画激励士气

1937年,上海画家云集,漫画家们发起成立了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并创办会刊《救亡漫画》,叶浅予创作了封面,发表《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一文,预示日本军国主义者逃不出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张乐平发表了《不愿做奴隶的同胞都起来了!》《一颗子弹必须打死一个敌人》《将来我们所看得见的结果》等抗日救亡漫画。《救亡漫画》还发表了不少表现抗日新闻的漫画,如《抗敌热情在陕北延安》,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军民积极杀敌抗战的情景。

为适应战时宣传工作的需要,在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基础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漫画宣传队(简称“漫宣队”)应运而生。漫宣队是三厅领导的一支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救亡的小分队,集聚了叶浅予、张乐平、胡考、梁白波、廖冰兄、张仃等国内一流画家,由叶浅予担任领队,张乐平为副领队。他们辗转于各大省市开展抗日漫画宣传,鼓励前线将士杀敌,唤起同行共同肩负使命。

1937年9月,漫宣队抵达南京,举办了以“为使各界人士抗敌精神益发振奋”为主题的漫画展,代表作有《松花江上》《前线拼命杀敌  后方努力生产》等。随着前线局势的变化,10月底,漫宣队转移到武汉,并以武汉为中心,在四川、江西、广西等地举办了一系列漫画展。《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打回老家去》等,是当时的代表作。

1938年1月,漫宣队创办了《抗战漫画》半月刊,发表了叶浅予的《为仇恨而生》、廖冰兄的《他又占领了一块地方了》等抗日漫画。张乐平创作了《三毛的大刀》《幻想中的无敌空军》等数十幅漫画作品。梁白波是漫宣队中才华出众的女漫画家,她以女画家视角创作了许多风格独特的抗日漫画作品,如《妇女参战》《跑出厨房,走出闺房,去负杀敌的重任》等。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创刊,漫宣队成员胡考出任美术编辑,在《新华日报》和漫宣队之间搭建了桥梁。

1939年年初,漫宣队抵达重庆,先后在小龙坎、磁器口、歌乐山等地举办了展览。《新华日报》也时常刊登漫宣队的作品和报道,一度掀起了重庆抗日漫画运动高潮。

 

  (本文图片提供/丁英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