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贩子”李可染

2023-08-16 重庆历史名人馆微官网 阅读 600

/沈治鹏

 

抗战期间,李可染参加了郭沫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工作来到重庆后,曾与郭沫若比邻而居。

李可染住房的附近有一个牛棚,牛棚里的一头青色大水牛每天早出晚归。渐渐地,李可染和郭沫若都对这头水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郭沫若由此创作了著名的长诗《水牛赞》。李可染也从这时起,开始尝试并着迷于用水墨来画水牛。

为了画好水牛,李可染潜心观察这头水牛如何吃草、喝水、反刍、啃蹄。川东地区的民房都是串夹壁,隔音效果很差,夜深人静时,隔壁牛棚里水牛的气息彻夜不停地传入李可染的耳朵,让李可染辗转反侧。他在脑海里揣摩着水牛的形象,水牛埋头苦干、无多需求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李可染,他觉得牛的品性敦厚无华,十分朴实可爱。

李可染非常喜欢牛,喜欢牛的性格,钦佩牛的精神,因为他小时候也有和牛一起生活的经历,又受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影响。他一发不可收,画了很多水墨牛图,并以牛自比,就连自己的画室他也命名为“师牛堂”。

 

1692150236813195.png

李可染画作《暮韵图》

 

在李可染的《放风筝》《暮韵图》中,牧童稚气活泼,水牛怡然自得,牧童与水牛的神情跃然纸上。

“文革”期间,李可染被下放到湖北丹江口“五七”干校。对此,李可染只是偶尔自嘲说:黄胄画驴我画牛,他是“驴贩子”,我是“牛贩子”,我不如他出名。

作为一代国画大师,在人生低谷时,李可染表现得很洒脱,或许这与他画牛有些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