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民族精神火炬 吹响时代前进号角——重庆历史名人(文艺界)金山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用丰富的文艺形式,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历史名人馆陈列的历史名人中,有许多文艺界的杰出代表,如郭沫若、徐悲鸿、李伯钊、金山、钟惦棐、施光南……他们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为我们留下许多难忘的经典,使民族精神火炬熊熊燃烧,时代前进号角经久不息。
本期,介绍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山。
金山(1911—1982),原名赵默,字缄可,祖籍湖南省沅陵县,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话剧《屈原》《保尔·柯察金》《赛金花》、电影《夜半歌声》《风暴》等。
艺术舞台“是我为革命工作的阵地”
金山幼年丧父,十几岁就离开家乡独自去上海闯荡。为了生计,他当过苦力,当过兵,在报社当过校对员,在剧社里演过“文明戏”……艰难求生的经历,开拓了金山的视野,锻炼了他的意志,为他后来的戏剧表演积累了生活素材和经验。
20世纪30年代初,金山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反帝大同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成为其中优秀的一员。1932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盟员中为数不多的地下党员。
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金山努力钻研表演技巧,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了许多典型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后来说,“我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但我首先是个党员”,艺术舞台“是我为革命工作的阵地”。
1935年,金山主演个人首部电影《昏狂》。次年,他担任话剧《钦差大臣》的主角。他在角色塑造中融入自己少年闯荡时的体验,使角色有血有肉,赢得好评如潮。随后,他主演的电影《狂欢之夜》(由话剧《钦差大臣》改编),同样大获成功。演出《昏狂》和《钦差大臣》,是金山表演生涯的开端。从此,金山不断磨砺意志和演技,在表演这条道路上越走越稳。
1936年,金山在“四十年代剧社”主演了话剧《赛金花》《生死恋》。七七事变后,他参加上海戏剧电影大公演,演出话剧《保卫卢沟桥》。话剧《赛金花》通过清政府屈辱外交的史实,抨击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抵抗政策,在上海一鸣惊人,连演一个月,场场满座。三幕话剧《保卫卢沟桥》由中国剧作者协会集体创作,在上海首演。演出气势磅礴,“保卫祖国,一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的吼声振聋发聩,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同仇敌忾的抗战热情。
1937年,金山主演电影《夜半歌声》。影片通过描写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抨击封建礼教和恶势力对纯真感情和自由思想的禁锢,上映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金山以精湛成熟的演技,成功塑造了男主角宋丹萍这个艺术形象,一炮走红,成为当时影剧两栖的大明星,“宋丹萍”也一度成为金山的代名词。
主演《屈原》为抗战呐喊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金山任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副队长,后在八路军办事处文艺组负责戏剧、电影工作。1938年,金山受周恩来委托,组织中国救亡剧团赴东南亚,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每到一地,他们都结合当地情况编演节目,揭露日军的暴行,诉说人民的苦难,唤起广大侨胞的爱国之情。同时,通过演讲、教唱救亡歌曲、举办连环漫画展览、制作标语和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剧团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将募集到的善款和大量军需物资、医药器械等,送回国内支援抗战。
1942年,金山来到重庆。在中共危难、国运堪忧的关键时刻,他主演了郭沫若创作的话剧《屈原》。为了演好主人公屈原,金山几近“疯魔”。他闭门谢客,细细品读屈原的诗作,探索屈原的精神世界,晨昏揣摩,模仿屈原的身形体态。他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穿起古代长袍,到嘉陵江边脚踱方步,吟诵《离骚》,体会屈原泽畔行吟时的感受。
1942年4月3日,话剧《屈原》在重庆首演。金山不负众望,为观众奉献了近乎完美的表演。金山借屈原之口,痛斥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卑劣行径,呼吁坚持抗战、团结抗战。现场观众掌声雷动,整个山城为之沸腾,媒体描述当时场面:“观者如山,上座之佳,空前未有,堪称绝唱。”《新华日报》评价其为:“重庆话剧界空前演出,全国第一的空前阵容。”金山因《屈原》而声名远播,演艺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峰。
《屈原》的演出空前成功,金山受到极大鼓舞,抗日救亡热情更为高涨。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重庆进步剧运的力量,在周恩来倡议下,夏衍、金山、宋之的、于伶、司徒慧敏等人多方交流,四处奔走,发起成立了“中华艺术剧社”。剧社上演了《祖国在召唤》《家》《戏剧春秋》《清明前后》《春寒》《岁寒图》等进步话剧,以宣传民众,团结抗日,揭露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实。
1947年,金山前往东北接收伪满映电影厂,将其改组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同年,金山编导、拍摄了影片《松花江上》。该片歌颂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杰作。电影评论界盛赞金山独特的艺术构思,一致认为《松花江上》是国产影片中“极珍贵的收获”。
“话剧皇帝”经典长存
新中国成立以后,金山被调往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副院长兼总导演。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先后主演话剧《保尔·柯察金》《万尼亚舅舅》;导演话剧《上海屋檐下》《文成公主》《丽人行》等;执导电影《黄花岭》《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等。
1959年,金山编导兼主演的电影《风暴》上映。这部影片生动再现了1923年“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场景。金山在影片中扮演大律师施洋,出色地塑造了施洋这个革命知识分子的英雄形象。
1978年,金山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为办好高等戏剧学院,他殚精竭虑,参与编写戏剧表演教材,将自己丰富的演艺经验传授给学生,并亲自为学生示范排戏。同年,导演话剧《于无声处》。他马不停蹄地教学、排演,可谓争分夺秒,因为“我没有多少时间了,要加紧工作,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金山一生主演和导演话剧、电影数十部,留下许多经典作品,被誉为“话剧皇帝”。他还撰写了数十万字的戏剧、电影表演和导演艺术论著。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年之际,金山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之一。
- 上一条张森楷故居陵墓小记
- 下一条千山万水挡不住明玉珍后代寻根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