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水挡不住明玉珍后代寻根步履
文/甘露
韩国京畿道坡州景慕祠内的明玉珍塑像
明玉珍(1329—1366),随州(今湖北省随县)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元末大夏政权的创建者。1352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任统军元帅,作战勇猛,右眼负伤失明。因辖区内发生饥荒,他率军由巫峡进入四川境内筹粮,于1357年占领重庆。接着,明玉珍派兵四出讨伐,相继攻克成都、嘉定(今四川省乐山市)等地,摧毁了元朝在四川及相邻的陕、甘、黔、滇、鄂部分地区的残暴统治,形成当时全国风起云涌的反元斗争的重要一翼。1360年,因徐寿辉被陈友谅杀害,明玉珍拒绝接受陈的号令,自称“陇蜀王”。1363年称帝,定都重庆,国号“夏”,年号“天统”。
明玉珍在位期间,建立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各级官署。他仿周朝制度,设冢宰、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宗伯六卿,后又仿效宋元官制,改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分别管理政务和军务;重视引用人才,兴建学校,置翰林院,开进士科;去释、老二教,尊明教为国教,专供弥勒佛,其部下邹兴在重庆南岸长江边开凿出一尊弥勒佛像(即今南岸区弹子石大佛寺内的大佛),以守护大夏政权;注意调节人民负担,推行十取其一的税制,免除徭役。这些措施,使四川地区较早地实现了相对的社会安定,对保障社会生产、减轻人民痛苦,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明玉珍继续北伐中原、南征云南,使大夏国的疆域囊括今重庆市、四川东部和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以及贵州北部等大片地区。
1366年,明玉珍因积劳成疾,逝于重庆,葬于江北宝盖山睿陵,庙号“太祖”,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太子明昇即位,改元“开熙”。明昇年仅10岁,无力控制局面,大夏国内部争权夺利、自相残杀。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政权,开始逐步统一天下。1371年春,朱元璋遣汤和、廖永忠、傅友德分水陆两道伐蜀,夏军败溃.6月,廖永忠率舟师抵达重庆铜锣峡,明昇在朝天门奉表投降,大夏国灭亡。
明氏后代远迁韩国
大夏国灭亡后,明昇与母后彭氏被送至南京,朱元璋封明昇为归义侯,赐与贵族同等的宅第居住。
1372年,朱元璋怕明昇受人蛊惑,日后危及大明政权,遂派太监将明昇母子送到高丽国安置,并嘱高丽国国王善待明昇,明昇等人不做官亦不做民。
高丽恭愍王把延安、白川两县作为贡物,供奉给明昇一家,并将位于松都(今朝鲜开城)北部梨井里的兴国寺提供给他们作为邸宅,配以奴婢。次年,明昇娶高丽总郎尹熙宗之女为妻,生育4子:长子明仪,封资宪公、资宪大夫;次子明伣,封总郎公、嘉靖大夫;三子明俊,封副使公、嘉靖大夫;四子明信,封侍郎公、通训大夫。明昇之母彭氏在李成桂登基时,献上了一套自己亲手缝制的龙袍,使李成桂非常感动。明昇本人与朝鲜太祖李成桂交情颇深,两人时常对弈。彭氏还使当时在中国流行的服装和首饰样式在朝鲜王朝普及。为表谢意,李成桂封明昇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彭氏去世后,安葬在松都万寿山的肃陵,并建有祠宇 。
明玉珍后裔在朝鲜半岛繁衍生息600多年,至今已达4万多人。他们聪明好学,大多受过高等教育,遍布各行各业,以从政和从事建筑业最多。
日本侵占朝鲜半岛时期,首次实施户籍制度,把明氏家族分成两大支系:一支系为“西蜀明氏”,另一支系为“延安明氏”。西蜀明氏主要指的是本籍在中国四川、当时居住在朝鲜的明氏;延安明氏主要指的是以明氏二世祖明昇繁衍生息地延安为籍贯的明氏家族,他们主要居住在韩国。居住在韩国的明氏后代于1973年成立了明氏大宗会,1986年将两大支系的家谱合二为一,编辑成一本《明氏大同谱》。
目前居住在韩国的明氏后代大约有27000人,居住在朝鲜的明氏后代人数则无法确认。按照韩国统计厅2000年的统计数据,韩国境内的明氏后代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最多的是首尔市,其次是京畿道和忠清南道。居住在韩国各地的明氏后代共修建了6座祠堂以祭祀明氏家族各代祖先,从北往南分别是京畿道坡州的景慕祠、忠清南道青阳的显慕斋、忠清南道舒川的景明祠、忠清南道锦山的嘉德祠、庆尚南道昌原的慕远斋、全罗南道高兴的永慕斋。
位于京畿道坡州的景慕祠是明氏大宗会于1993年修建的全国性的明氏祠堂,占地1800平方米,祭祀对象为明氏始祖大夏国皇帝明玉珍、二世祖明昇以及三世祖明仪、明伣、明俊、明信。整个祠堂红墙灰瓦绿门,具有典型的韩国古代建筑风格,外设“崇慕门”一座,以表达明氏后代崇敬仰慕先祖之心,内建“景慕祠”。大门正上方悬挂“景慕祠”匾额一块,四根立柱上各挂有门联一块,从右至左分别是“大夏明皇帝,后裔此世居,祈愿万代荣,献诚建祠宇”,殿内祭台上供有明玉珍皇帝像一幅。大殿右边院落内从左至右分别设有明玉珍雕像一座,其下书“大夏太祖明玉珍皇帝像(钦文昭武皇帝)”,中间摆放着复制的“玄宫之碑”,最右边立有“明氏始祖大夏皇帝纪念碑”一块。明氏大宗会1995年出版《明氏始祖大夏太祖明玉珍皇帝史迹》一书,并修订发行《明氏大同谱》,2001年将明玉珍驾崩之日阴历二月六日定为祭祖日,每年到景慕祠祭祀两次。明氏后代祭祖时,服饰颜色及跪拜顺序都很有讲究,位高权重者才会穿上传统服饰祭拜,着红色服饰的是家族中辈分和地位最高的人,其后依次是蓝色、黑色。祭拜时第一次举杯的人必须是穿红色服饰的。
明氏大宗会不单单履行祭祀祖先的职能,在教育、文化和促进中韩友好方面也做出了贡献。明氏大宗会专门设立了大夏奖学会,对品学兼优的明氏学子及他姓学子进行奖励,从2002年至2008年,每年度有数名大学生获奖。2009年明氏财团成立后,每年获奖的大学生名额上升至数十名。2013年7月13日,为纪念会长明渭镇的功绩,以他的号“坡岸”为名的大夏坡岸纪念馆在景慕祠旁竣工。在竣工纪念式上,一枚时空胶囊标志牌揭幕。几个月之后的2014年4月28日,一批明氏大宗会的珍贵资料被放入这枚时空胶囊中并于两天后埋入地下。这枚时空胶囊将在100年后才会被取出再度打开。明氏后人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延续家族传承,见证历史。2014年7月28日,明氏大宗会名誉会长、韩国前法务部副部长明鲁升荣任韩中友好协会会长,他曾多次来中国访问,积极推动中韩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不远万里认祖归宗
史书文献对明玉珍墓的记载不甚详细,《明史》里只提到“葬玉珍于江水之北”,具体位置和规模均无详记。直到1982年3月在重庆江北嘴发现明玉珍墓和“玄宫之碑”。“玄宫之碑”的碑文明确指出碑体所在地便是大夏皇帝明玉珍的墓葬,并详细记载明玉珍的生年、入葬时间、大夏政权建立的时间和地点、明玉珍在位的准确时间和大夏官制等。此发现引起了学界轰动,在韩国的明氏后人们更是激动不已。然而当时中韩尚未建交,明氏后裔的寻根计划无法实施。
重庆的明玉珍陵墓发现后,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发掘完毕和研究告一段落后,上世纪80年代末,重庆市江北区委、区人民政府拨款200余万,在原址上修建“明玉珍睿陵陈列馆”。1990年,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
1992年中韩建交,两国之间的隔阂被打开,中断的历史联系重新续上,也为明氏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995年4月19日,韩国明氏大宗会访问团到重庆市江北区参观访问。访问团一行3人来到明玉珍陵墓,激动得热泪盈眶,数百年来明氏后裔寻根祭祖的夙愿,终在此时得以完成。他们在重庆访问期间,受到重庆市及江北区人民政府的热情接待,双方互赠纪念品,并进行经贸洽谈。
位于重庆市江北嘴中央公园的明玉珍睿陵陈列馆
1996年4月19日,以韩国大亚工务株式会社社长明渭镇为团长的明氏后代祭祖团一行19人赴渝祭祖、考察。此后,明氏大宗会每年都在祭祖日期间组团来重庆。明氏后裔们穿上韩国传统服饰,诵读祭文,按照韩国祭祀仪式跪拜先祖明玉珍。
进入21世纪后,重庆市江北城地区进行旧城改造、整体搬迁,睿陵陈列馆也重新打造布展。
2013年3月16日,明玉珍睿陵陈列馆在江北嘴中央公园的明玉珍皇陵原址重新开馆。从韩国赶来的40名明氏后裔参加了开馆仪式并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开馆仪式上,韩国首尔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明氏宗亲会副会长明东星用生硬的汉语说:“我们是中国人的后裔,我们身体里永远流着中国人的血。感谢重庆市委、市政府和江北区委、区政府对先祖皇陵的保护和修缮,这是中韩友谊的见证!”
(本文图片提供/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