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观行船获书法心得
文/汪树权
重庆历史名人馆内的黄庭坚塑像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接到诏书后,立即赶赴黔州,二月至江陵、上夔峡,三月至下牢关,四月过涪州、抵黔州,居住在开元寺摩围阁,自号摩围阁、黔安居士。宋代曾敏行所著《独醒杂志》中说,黄庭坚的草书心法得于涪州。从涪州至黔州,沿乌江而上,两岸悬崖叠嶂,江水清澈见底,悠悠小船在纤夫和船夫的一拉一撑中,飞越一个个险滩。纤夫和船夫的唱和极其和谐,两岸绝壁和青山绿水之间极其美丽。在这美景中,黄庭坚被贬谪远离世俗尘嚣的不快也渐渐淡去。
欣赏着一松一紧的船夫撑篙、纤夫拉纤的动作,黄庭坚猛然悟到:书法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特别要做到心与自然相契合。
抵达黔州后,黄庭坚得到了怀素的自序,随即进入废寝忘食、昼夜临摹的痴迷状态,对草书他更有所得,下笔飞动,但时常感到“字多随意曲折,意到笔不到”。(《跋唐道人编余草稿》)后来,黄庭坚移谪戎州(今四川宜宾),从涪州逆长江而上,在船中他观察船夫们划船,对书法更有心得,“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轶绝尘”。(《跋唐道人编余草稿》)黄庭坚常常对人说,他的草书心法得于涪州。
- 上一条钱崇澍“不为五斗米折腰”
- 下一条顾颉刚在北碚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