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不孤”章士钊
文/彭斯远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曾在北洋军政府任过教育总长的章士钊,经香港抵达重庆。在重庆的8年里,作为国民参政员的章士钊,在积极从政的同时,还努力进行学术研究。1943年,出版了他根据自己在大学的讲课心得撰写的教材《逻辑指要》。此书后来成为民众学习逻辑的权威著作。
抗战胜利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国共和谈。会谈间隙,毛泽东会见了昔日曾在经济上对革命予以大力资助的同乡章士钊,并征询他对形势的看法。章士钊怕隔墙有耳,悄悄在手心上写了个“走”字,而后耳语“三十六计,走为上”。毛泽东感谢老友对自己的关心,会心一笑。
清朝末年,章士钊曾在上海做《苏报》主笔,后来又与陈独秀合作创办过旨在提倡共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甲寅》杂志。在报刊撰文时,他爱用青桐、秋桐和孤桐等笔名,显示其卓然独立的人格与风范。由于章士钊为人耿直慷慨,长期支持革命,所以深得敬重。他这株“孤桐”,实际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