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为华工办识字班

2024-09-13 重庆历史名人馆微官网 阅读 536

/楚文

1726191793651809.png 

晏阳初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就响应北美基督教青年会的动员,以教育秘书的身份奔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法国战场,为在那里的10多万华工服务,当翻译。那时战争快结束了,华工思念祖国和亲人,但是他们不识字,不会写算,要通信就由晏阳初代他们执笔。晏阳初这些“苦力”不仅勇敢,而且负责、热心,只因贫穷而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就想到帮忙写信不如教他们写信,于是和几个同人在华工办起了识字班。其间,晏阳初精选出最常见文字编成一本《千字课》。为了巩固华工的识字成果,增长华工知识,联络华工感情,晏阳初还创办了《华工周报》,深受华工欢迎。

经过三四个月每晚1小时的学习,其中有40多名华工学习较好,获得了识字班毕业证书。晏阳初曾收到法国战场上的一封来信,信中称晏阳初为“先生大人”,说:“自你办报以来,天下事我都知道了,但你的报太便宜,恐怕以后不久会关门,我愿把自己存下的三百六十五个法郎捐给你办报。”这件事对晏阳初震动很大,使他认识到中国同胞所缺乏的不是“救济”,而是“发扬”,他们不是不可教,而是无人教。

1919年4月1日,驻法华工青年会干事大会在巴黎近郊举行,晏阳初所倡议的基本中国字汇集体教授法得到大家的赞同。华工到法之初,识字人数不过20%,经过一年多的识字教育,识字人数已超过50%

晏阳初发现教师人数不足,而且时间很难调配,创造了一种新的识字教育法,即由已会识字写字的华工来教不识字的,试行效果良好,许多识字班陆续开立,识字写字的华工不断增多。法国的其他服务中心也仿效此法,效果很好。这些就是后来20世纪30年代“定县实验”中广泛实行的“导生制”的溯源。

来源:文史博览,2021-01-12,编辑时标题和内容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