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袍不染尘 戏台见真章 全新升级版秦剧《廉吏于成龙》上演
【编者按】于成龙(1617—1684),山西方山人,清朝名臣,字北溟,号于山,明崇祯年间副榜贡生。历任合州知州,黄州府同知、知府,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加兵部尚书、大学士。2023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历史名人,是重庆历史名人馆内陈列的501位历史名人之一。
当苍劲高亢的秦腔遇上恢弘磅礴的交响乐,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4月18日、4月20日19:30,大型新编历史秦剧《廉吏于成龙》重磅登场。该剧以清官于成龙的廉政故事为蓝本,通过生动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展现了一位清官的浩然正气与为民情怀。著名文武须生蒲建民与兰州戏曲剧院花脸演员姜甲利的精彩演绎,将角色的内心世界与历史厚重感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两场别开生面的历史反思与艺术享受。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素以高亢激越、慷慨悲壮的风格著称。此次全新升级版秦剧《廉吏于成龙》在保留秦腔传统唱腔精髓的基础上,兰州戏曲剧院在传统民乐伴奏的基础上,大胆引入交响乐伴奏,巧妙融入交响乐的丰富层次,旨在通过“秦腔魂+交响骨”的全新尝试,既强化了戏剧张力,又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舞台呈现上,剧院运用“写意美学+科技赋能”,对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和化妆等关键元素进行全方位升级。这些改进不仅保留了传统戏曲的写意美感,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了舞台表现力,令人耳目一新。
清康熙年间,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艰苦征程。
(本文转载自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