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化名人(五):竹禅

2019-05-30 重庆历史名人馆微官网 阅读 1349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国古代文学至此呈现多元化发展,兼容历代文学特色的局面,在康乾盛世期间达到了繁荣的巅峰。重庆在清朝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使重庆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人口的流动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从康乾盛世到清末民初,先后有一大批文化名人,如王尔鉴、周煌、龚晴皋、李世棻等,在文学、书画、经史等方面,对重庆的文化、社会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本期介绍清代书画名僧竹禅。
重庆历史名人馆内竹禅塑像
      竹禅(1825—1901),清梁山县(今重庆梁平)人,为双桂堂第十代方丈。擅长书画、金石雕刻,绘画自成一格,与“扬州八怪”媲美,是晚清闻名遐迩的画坛怪杰。其书画作品收入《海上墨林》《韬养斋笔》等书,其名载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
 
      “王子出家”“削发报国”
      “王子出家”“削发报国”是竹禅出家后,以极具风趣的构思,篆刻的两方印章。这两方印章伴随了他一生。而当他成名后,人们见此印文,猜测他是王公贵族,造成了许多误解。其实竹禅法名熹,后人称熹公,竹禅是他的号。关于竹禅的俗家身世,文字记载非常少,只知他出身于梁山县仁贤乡桐子园一户王姓家庭。
      梁山县虽然地域不甚宽广,却是一个佛法兴盛之地。清初,破山海明禅师自宁波天童归来,创立双桂堂,大振西南地区佛法,梁山成为清代西南地区的佛教重地。据《梁山县志》统计,光绪初年,全县尚有寺、庵近150所。
      受到佛教氛围熏陶和感染,王氏少年(后来的竹禅)于梁山县报国寺剃度出家,在这里度过了陶冶性情、初习佛法的沙弥时期。竹禅刚到报国寺时,住持正在室中烧竹取暖,便以“竹焚节存,禅寓其中”之意为他取名“竹禅”。皈依佛门之后,竹禅勤奋用功,一边修学佛法,一边学习诗文书画。经过近十年的锤炼,竹禅受具足戒,在“西南禅宗祖庭”双桂堂担任书记执事。同时,竹禅的书画技艺日益精进,在川内书画界已小有名气。
 
      浪迹天涯 四海为家
      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梁山地区的起义也纷纷而起。《梁山县志》记有:“咸丰十一年(1861年),滇贼逼近梁邑。”时局动荡不安,打破了竹禅宁静的修学环境,咸丰初年,他离开双桂堂外出参学。
      在初期参学的数年里,竹禅参访京师各寺并游走于附近名山古刹,曾在山西、天津短暂驻留。这一段参学经历,使竹禅深感自己在修行上、在艺术创作上皆有很多不足。川东地区时局相对稳定之后,竹禅回到了梁山,在报国寺居住数载,潜心修学。他的佛法和艺术造诣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将佛、艺相互融通,奠定了他“以琴说法、以画说法”的艺术风格。
      同治八年(1869年),竹禅再次离开重庆,沿江而下到达上海,此后遍游名山大川,并先后辗转住锡于天津无量庵、九华山化成寺、上海龙华寺、普陀山白华庵及杭州、宁波各大寺院,在普陀山和上海驻留时间最长,前后近30年。
这段时期是竹禅创作的高峰。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白日挥毫泼墨,著书绘画,夜里寄身寺庙,诵经论禅。竹禅是至情至性之人,《普陀洛迦新志》说他“求者非其所好,虽贵显亦不应”,若是遇见兴趣相投之人,他有求必应,但若是不得他喜之人,就算是达官显贵他也闭门不见,还写诗调侃:
      花是一团墨,叶仍墨一团。
      花叶俱是墨,不与俗人看。
 
      恋恋祖庭 叶落归根
      在竹禅外出游历的这些年里,双桂堂因长期缺乏得道高僧主持法坛而致禅风不振,事端频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双桂堂僧众派人前往上海迎请竹禅回双桂堂主持大局。竹禅虽长期在外游历,“书画俞震中外,然犹恋恋祖庭矣”。面对双桂堂僧众的迎请,他说:“吾世缘将满,当从来处去。”次年夏,竹禅从上海启程,回归故乡。
      竹禅回寺后,着力整顿寺内风气,规范制度,复兴法门。他极其重视双桂堂的文化传承及文物保护,除清查整理破山祖师亲笔墨迹外,还把自己多年募化来的文物、佛像等入库收藏,并对双桂堂建筑进行大规模修缮,使祖庭焕然一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冬月初一,竹禅升座为双桂堂方丈。在他升座之日,成都昭觉寺、文殊院、宝光寺、龙藏寺、大慈寺、草堂寺六大寺院联合馈赠“圆满菩提”之匾,可见竹禅在西南地区声望之盛。此匾至今仍悬于双桂堂客堂。
      然而,回双桂堂半年之后,竹禅便溘然长逝,魂归灵山。   
      竹禅大半生游走在名山大川之间,遍访各大寺庙,他在书画中融入了对人生、佛教的感悟和理解。从他的书画作品中,能直观感受到他所表达的禅思、禅意、禅境、禅趣。竹禅存世作品中,竹画最多,但格调最高的是人物画。他画的人物,特别是罗汉,墨汁淋漓,线条奔放,造型生动,时人谓之“狂笔水墨逞技”。竹禅书法最有特色的是他独创的九分禅字,该字体像篆非篆,似隶非隶,美中还带着一点残缺,更多了一分禅味。《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记载:“其水墨人物、山水,人谓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竹禅墓前的一副石刻楹联,是这位“书画名僧”一生的真实写照:
      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
      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
  
《捧沙献佛图》
 
《风晴雨露竹石》四条屏
 
《八言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