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江畔的红色“涛声”——红三军政委万涛
文/杨敏 李诗素
万涛妻子保存了60年的万涛照片 万涛妻子冉启秀晚年照片
《辞海》载:“万涛(1904—1932),四川黔江(今重庆黔江)人,原名诗楷,号铁民。土家族。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历任中共鄂西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路党代表、湘鄂西中央分局军委委员、第三军政委、湘鄂西省委常委和军委会主席团委员,是湘鄂西苏区和红军创建人之一。”
万涛的故居在黔江区冯家街道桂花社区,距阿蓬江不到1公里。
2012年8月,《武陵都市报》“穿越阿蓬江·拥抱母亲河”大型系列报道采访队记者赶往黔江区冯家街道,瞻仰万涛烈士故居,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140年的四合院
万涛烈士故居,是一座完整的四合大院,坐北朝南,位于319线国道公路西侧,距城区10余公里。“故居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占地面积1780平方米,建筑面积970平方米,万涛曾在这个四合院里生活过14年。”给记者当向导的冯家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晏殊介绍。
记者走进大院看到,院坝全由青石板铺就,中间是翠柏包围的万涛高大塑像。大院四周是砖土结构的高围墙。整座四合院是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斗式梁架。院内分为正房、转角、厢房和前厅,中有天井小坝,共有房间23间。其中,正房东侧第一间为万涛诞生的房间,西侧正房的一半及西厢房为其堂叔伯住宅,门楼与左厢之间是绣楼。院内栽有大桂花树,每至仲秋,花开满树,浓香袭人。四合院大门的右侧生长着一棵需两人牵手合围的樟树,门前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和一排民房,后院是一片竹林和果园。
献身革命事业
走进万涛烈士故居陈列室,一张挂在墙上的老照片扑入记者眼帘。照片上的万涛,一身长衫,头戴浅色博士帽,浓眉下一双大眼炯炯有神。
“这张照片是万涛在重庆求学期间寄回来的,万涛的妻子冉启秀珍藏了整整60年。”晏殊说,万涛在新婚后不久就出走了,再也没回来过。他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革命事业,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万涛生于1904年1月22日,他从小上过私塾。晏殊介绍道:“万涛读县高等小学时,曾留学日本的校长陈宿航,经常给学生讲中国长期受欺凌侮辱的历史,让万涛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1923年7月,万涛高小毕业后,告别新婚刚3个月的妻子,到重庆求学深造。期间,万涛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20岁的万涛,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自己的私章上雕刻了党旗上的镰刀和斧头。记者看到,这枚私章至今还珍藏在陈列室里。
在大革命期间,万涛先后任中共湘鄂西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湘鄂西特委委员、红四军第二路党代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军委委员、红三军政治委员、湘鄂西省委委员和军委分会主席团委员等职。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和第六军相继组建成立,中央特派万涛到湘鄂边红四军驻地鹤峰,协助贺龙开展工作。此时,贺龙领导的红四军遭遇挫败,由原先的3000多人、700余条枪,锐减到91人、72条枪。
“万涛来后,部队扩编,打败了当地团防头子王文轩。改编土著武装覃甫臣部为第二路,覃为第二路指挥,万涛为党代表,使覃部接受了党的领导,站稳了革命立场,很快改变成为可以信赖的革命武装。”贺龙后来回忆说。
1931年,万涛与贺龙一道转战洪湖,与红三军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陈培荫并肩战斗,并接替邓中夏出任红三军政委和前委书记,与贺龙一起,率红三军打通了联结洪湖苏区新区与老区之间的通道。
1932年,时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犯下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将年仅28岁,坚持正义和原则的万涛杀害于洪湖瞿家湾青龙坑。
妻子一生等待
“万涛的妻子冉启秀自万涛出走后,一直在等他回来,一生都没改嫁。”晏殊说,冉启秀是现濯水镇三门社区的大家闺秀,1923年4月与万涛结婚。新婚3个月后,万涛就告别父母和妻子,此后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冉启秀也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万涛出走后,只给冉启秀寄回过一张照片和一封短信。“照片就是陈列室里万涛戴着一顶帽子,穿着白色长褂衫那张。遗憾的是那封信没能保存下来。”晏殊说,据冉启秀生前回忆,万涛在信中称自己在外从事革命活动,要冉启秀替他照顾好父母,还叫她不要回信,怕信件落到敌人手中。自此之后,万涛音信杳无。多年来,丈夫究竟是死是活,冉启秀不得而知。
解放后,万涛家的财产被没收,万家大院被用作当地政府的粮站。万涛的母亲和妻子住进了公社安排的住处。
“文革”期间,万涛家遭到搜查,冉启秀为了保存丈夫的那张珍贵照片,将它放在挂帐子的竹竿里。1983年,中共党史调查组负责人来冯家街道搜集万涛的资料,冉启秀才将那张保存近60年的照片交了出来。
1957年12月,在万涛被冤杀25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拟定的《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中,列进了万涛的名字。1984年9月,国家民政部门向冉启秀颁发了万涛同志“革命烈士证明书”。“这时,冉启秀才知道万涛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晏殊说,而万涛的父母,至死都不知道儿子的生死情况。
红色教育基地
近年来,黔江区多次对万涛烈士故居进行维修。特别是2009年,黔江区投资100万元对万涛烈士故居进行改造维修,恢复了木屋古朴清香、院中丹桂飘香、房前屋后翠竹环绕的风貌,并于2009年10月20日开放。从此,万涛烈士故居成为革命烈士故居纪念建筑之一,成为阿蓬江流域的一道红色文化遗址景观。
目前,万涛烈士故居已成为“黔江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第一个党史教育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黔江区廉政教育基地”。
晏殊说,万涛烈士故居一直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年清明节、党的生日和八一建军节期间,重庆市、周边区县和黔江区相关部门都会组织干部职工和学生,来瞻仰万涛烈士故居,缅怀革命先烈。
在1984年11月10月落成的“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内,万涛作为苏区地方政权和革命武装力量的创建者,与周逸群、贺龙的名字排列在一起,受到人民的崇敬。
(本文图片提供/杨敏 李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