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情系渝州(四):刘禹锡《竹枝词》

2018-11-01 重庆历史名人馆微官网 阅读 3580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绝后的朝代,在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后,唐高宗秉承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的治世局面,这一局面在唐玄宗时期达到鼎盛,在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繁荣发展,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高峰。
       文曲星实在太过偏爱唐朝,唐朝两百八十九年的历史,经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名士,留下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而大唐气象也在这些流芳千古的诗作中更加辉煌灿烂,如海上楼阁、蓬莱仙岛一般令我等后辈心驰神往。
       重庆在唐朝时称“渝州”,隶属山南西道,渝州山高谷深,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令无数来到渝州的文人墨客流连忘返。重庆历史名人馆展陈了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的塑像,这四位诗人都曾来到渝州,留下了大量咏吟渝州的传世佳作。
       这次名人馆从四位诗人在渝州所作的诗作中各选取了一首,以诗文为媒介,与大家开启一场时光旅行,回到唐朝的渝州城里,与这四位诗人共饮一杯美酒,共赏巴渝美丽风光。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唐穆宗长庆二年的夔州(今重庆奉节),在长江两岸青年男女的歌声中,我们所寻找的最后一位诗人刘禹锡,正在江边的一棵杨柳树下跟着曲调轻轻哼唱。
 
重庆历史名人馆内的刘禹锡塑像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竹枝词(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背景故事】
       公元821年,刘禹锡因政治原因被贬夔州(今重庆奉节),任上,他勤政爱民,倡教育、兴学校、采写民歌俚语。夔州民间有一种民歌,人们用鼓和短笛伴奏,边舞边唱,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并采用这种民歌曲谱,制成《竹枝词》组诗。《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从各个侧面表现夔州一带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及其风俗,展现巴蜀地区的山水风光、生活生产和爱情娱乐的场景风貌,富有生活气息。
 
【译文】
青青的杨柳江水宽又平,突然听见情郎在江边唱歌的声音。
东边刚刚日出西边又下起了雨,到底是无晴(情)还是有晴(情)。
 
【鉴赏】
       刘禹锡的《竹枝词》组诗中,以这首最为著名的。这首诗以少女口吻,写出少女听到情人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