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要求家人厉行节俭

2024-01-05 重庆历史名人馆微官网 阅读 549

/石廷荣

1704419282859972.png 

1941年,卢作孚(中)和长子卢国维(右)、次子卢国纪(左)合影


  抗战期间卢作孚一家住在沙坪坝下土湾的半山上,陡峭的山坡经常会滚落石块和泥土,安全起见,卢作孚一家迁走。就在他们迁出这里不久,一场大雨席卷巨石,竟将他们曾经居住的房子砸得稀烂。

  后来卢作孚一家搬到了红岩村4号。这是一幢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楼房,一共住了4。卢家住在楼上朝东的4间房屋,两间大一点,一间中等大,一间小屋,没有专门的客厅和饭厅,4间屋子加起来总面积不过40多平方米。

  20世纪40年代,中国乡建学院教授孙恩三曾这样写道:在他指卢作孚的新船的头等舱里,他不惜从谢菲尔德进口刀叉餐具,从柏林进口瓷器,从布拉格进口玻璃器皿。然而据卢作孚次子卢国纪回忆,全家陈设得最“阔绰”的父母亲住的那间朝南的大屋,里面有一张大床,一张旧写字台,一个简易的敞式书架和两把藤椅。床上铺的是普通的布毯夏天铺竹席,廉价的花布被面粗布被单。餐具是粗瓷碗和江安出产的竹筷子。全家没有一件沙发之类的高档家具,甚至连方凳都没有多余的。如果全家人都回来齐了,或者是来了亲戚朋友,他们都得到楼下那间公用的屋子里,全都站着吃饭。对此卢作孚丝毫不感到面子上有什么过不去,反而吃得津津有味,其乐无穷。因为卢作孚从二三十年代创办民生公司开始,就一直坚持和职工们一起吃饭,早已把站着吃饭变成了习惯。

  卢作孚不仅对自己要求生活节俭,而且对家人也非常严格。明确规定,就是自己的亲属,包括子女和妻子坐民生公司的轮船,都必须一视同仁买票,不得享受半点特殊。那时卢作孚兼职很多,所在单位都会给一笔“舆马费”作为酬劳,这“舆马费”就是交通费的意思。这笔为数可观的款项,卢作孚全部捐赠给了北碚文化基金会。

有人曾问卢作孚为何如此简朴卢作孚的回答很简单,他说:“第一是要造成节约的风气,第二是要表现事业的精神。”

 

来源:重庆晚报,编辑时有删改

原标题《卢作孚生平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