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甘愿当“迷弟”
文/姚秦川
吴宓
吴宓出生于1894年,陈寅恪出生于1890年,两人年龄相差只有4岁。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两人完全可以称兄道弟。不过,在吴宓眼里,陈寅恪先生知识渊博,智慧超群,“完全有资格成为自己的老师”,而他需要向对方学习的东西也非常多,因此 ,在两人交往时,吴宓总是心甘情愿做陈寅恪的“迷弟”。
1918年,在获得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吴宓又来到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领袖白璧德教授,学习比较文学和英国文学等。
1919年1月,得到江西官费资助的陈寅恪再次出国留学,这次,他的目的地也是哈佛大学。不过,此时的吴、陈二人并不相熟。半个多月后,经由陈寅恪的表弟俞大维介绍,吴、陈二人相识并一见如故,后来更是成为一生的挚友。当时,陈寅恪不凡的外表以及充满智慧的谈吐,让“已经见过大世面”的吴宓也自愧弗如。也就是从那时起,吴宓心甘情愿地当起了陈寅恪的“粉丝”,陈寅恪也多了吴宓这样一位“迷弟”。
同年3月2日,吴宓在哈佛中国学生会上演讲《红楼梦新谈》时,陈寅恪也热情地前去捧场。演讲结束后,热心的陈寅恪还给吴宓赠诗一首——《〈红楼梦新谈〉题辞》:“等是阎浮梦里身,梦中谈梦倍酸辛。青天碧海能留命,赤县黄车更有人。世外文章归自媚,灯前啼笑已成尘。春宵絮语知何意,付与劳生一怆神。”能得到偶像的赠诗,吴宓既惊又喜。自此以后,陈寅恪的名字便开始在吴宓的哈佛日记中频频出现。
到了3月26日,吴宓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陈君学问渊博,识力精到。远非侪辈所能及。而又性气和爽,志行高洁,深为倾倒。新得此友,殊自得也。”从吴宓的这一番赞语中不难发现,他对陈寅恪的景仰之情发自肺腑,可谓陈寅恪忠实的“迷弟”。
有趣的是,无论在学术还是在做人方面,陈寅恪都成了吴宓的“领路人”。有一次,吴宓想要购买几本为人处世方面的西文书籍,但他一时又拿不定主意买哪几本书为好,最后便求教于陈寅恪。很快,陈寅恪详细地为他列了一个书单,吴宓这才欢天喜地地将书买了回来。
当时,大家都打趣吴宓道“陈寅恪先生已经快成为你的御用导师了”,吴宓则一本正经地回答:“既然他认了我这个‘弟子’,当然就要负责到底了。”众人听后,都不禁莞尔。
来源:海南日报,2020年08月30日08版
(编辑时略有修改)
- 上一条还珠楼主笔下的长寿井
- 下一条胡子昂三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