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珩:一生奋斗,终生追求
文/王嘉
青年时期的许德珩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九三学社创始人,第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许德珩的相关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介绍。
许德珩1890年生,1990年逝世。他生命的百年历程,正处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巨变的时代。
透过许德珩和他的后代回忆的几个片段,这位终生以“五四青年”自居、自律的、真正的革命老人的形象,逐步变得立体、清晰、具象。
“我父亲年轻时主张抗日,所以被捕了,经过宋庆龄、杨杏佛营救才出狱。五四运动时他是北大学生会主席,也被捕过;后来又被北大解聘教授,到别处去教书,为之家里生活很困苦。当时我们一家的经历,不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可以理解的。父亲虽然没有像领袖那样去打仗,但是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华民族不受欺负做了很多工作。所以他后来会那么支持邓稼先搞原子弹。”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德珩与著名核科学家劳君展的女儿、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说。
让我们回望1919年。1919年5月4日中午,北京各校3000余名大中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大会宣读了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天安门大会宣言》。许德珩在宣言中呐喊:“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国同胞处其大地,有此河山,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在游行中,正在维持秩序的许德珩等32名学生被捕入狱。
经各方努力,5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了32名被捕学生。看到欢迎他们的蔡元培校长和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同学们,许德珩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对于这段历史,许德珩之孙许进曾撰文回忆:“1957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我们全家坐在院子里乘凉。祖父把五四运动中的经历又讲述了一遍。姑父邓稼先忍不住问,您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学门,在蔡校长帮助下好不容易读完了北大,还有两个月就毕业了,您这么干,就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吗?祖父脱口而出回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祖父晚年时曾躺在病床上对我说,公公的一生,爱国有心,但无成就。”
事实上,许德珩一直支持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近代中国有两次影响最大的爱国学生运动——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前者传播了新文化并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后者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在这两次运动中,许德珩都是重要的鼓励者并走在游行的前列。
1944年年底,日寇进攻大西南。为了探讨民主与抗战问题,许德珩夫妇发起联络,组织了“民主与科学座谈会”。1945年重庆谈判前,毛泽东请许德珩夫妇赴宴。许德珩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毛主席的关怀鼓励下,我们决心把民主科学座谈会改组成一个永久性的组织。”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成立,并逐渐开始以政治组织的名义公开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从在北京大学读书一直到1979年,许德珩身为无党派人士或民主党派领导人,都始终是一个新民主主义者。在各种形式的斗争中,许德珩都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一边。
许德珩一生拥护中国共产党,他的这种执着的信念终于在1979年达到了顶峰——89岁高龄的许德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回忆录的最后写道:“我走过了艰难困苦的道路,能在垂暮之年,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我感到无限光荣。”
(编辑时略有删节)
- 上一条茅盾:用文字推动国家和民族前进
- 下一条朱之洪为重庆独立尽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