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馆举办科技·人文大讲坛活动 带你走近侯光炯的科学人生
【编者按】侯光炯(1905—1996),今江苏金山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抗战时来渝,一直任教于重庆高校,是中国土壤学开拓者、奠基人之一。200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历史名人,是重庆历史名人馆内陈列的两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日前,重庆科技馆举办“‘大地之子’侯光炯院士的科学人生”科技·人文大讲坛活动,特别邀请到侯光炯的学生,著名土壤专家、西南大学谢德体教授和大家一起走近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走近侯光炯院士的科学人生,感受科学家的精神和人格力量。
谢德体教授说,侯光炯是我国土壤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了查清我国的土壤资源,他历经艰辛,和同事们一起开展了大面积的土壤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牢固树立了土壤科学必须为农村生产服务的信念。
1956年,侯光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研究室主任。
谢德体说,侯光炯院士的研究理念就是土壤学研究必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他经常对我们说,要扎根农村,心系田野与大地,尊重农民。”
谢德体回忆说,侯光炯常常带领学生深入田间,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生产问题,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不仅注重将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经常教育学生学农爱农,淡泊名利,踏踏实实搞研究。
谢德体勉励当今农学相关专业的学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也由传统农业过渡到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年轻一代农业科技人员,除了学习传统的一些研究方法,也需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融入到传统农业研究当中,让它焕发出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要秉承老一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扎根土壤,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做研究。
(本文转载自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