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在北碚
【编者按】梁漱溟(1893—1988)著名教育家、政治活动家,曾在渝创办勉仁学院。200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历史名人,是重庆历史名人馆内陈列的两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梁漱溟第一次到北碚,是在1937年6月26日,次日离开。实验区署以最热烈的方式,各单位到码头列队迎接,以表达对梁先生执着于乡村建设的敬意。第二次,梁漱溟是与卢作孚、晏阳初于1938年9月10日夜联袂来到北碚。
梁漱溟初到北碚受到隆重接待
梁先生是中国乡村建设的旗帜,1927年在广东,即提出了乡治的概念,1928年开始在河南展开村治实验,1930年赴山东邹平,6月,办起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然后在邹平办起实验县。这种有理论,有实践,并在艰苦中坚持下来的学者,当然值得尊敬。他第一次到北碚,就是为指导在磁器口开办四川乡村建设学院而赴重庆,受邀访峡。在欢迎大会上,梁漱溟先生作了《乡建的三大意义与知识分子下乡》的主题演讲。当天晚上,梁先生下榻温泉公园数帆楼,在座谈会上又作了《中西文化的差异》的主题发言。
梁漱溟卢作孚章亚夫在民众会堂前
在理念上,卢作孚探讨乡村建设可能稍早一些,明确提出“乡村建设”的概念肯定是最早,只是限于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四川整体上的闭塞,少为人知。卢作孚是在拟办民生公司的同时,1925年,有了同步建设农村的想法,并与他人进行了交流。1927年接手峡防局后的运作,正是这一想法的实践。1929年10月1日由江北县自治研究所刊印了有完整思路的理论文章,名字就叫“乡村建设”。在1930年1月发表于《建设月刊》上的“四川人大梦其醒”中,也对乡村建设有不少阐述。卢作孚先生也有实践,北碚的成长就是例证。
抗战期间,梁漱溟先生办起了勉仁中学,先是1940年1月,梁漱溟再次考察北碚,有消息说勉仁中学将办在北碚,这当然很符合北碚人的想法,但实际是办在了璧山来凤驿。可是只半年,就受各方干扰,办不下去了,1940年秋,又传出将迁入北碚的消息。次年春,勉仁中学迁至北碚金刚碑。卢子英给学校拨款3万元,置地建设,后来又将北碚部分面粉专卖的业务划给了学校经营,以补贴办学经费。勉仁中学一直办到1949年夏,被强令解散。
梁漱溟与卢子英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
广西巨头黄绍竑把他在金刚碑的别墅送给梁漱溟,可梁先生认为光居住太浪费,便在此又办了勉仁书院,以熊十力先生任导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1946年秋,以勉仁书院为基础,梁漱溟先生开办勉仁国学专科学校,自任董事长,张俶知任校长。1948年春,该校迁到北温泉后山上的松林坡,改名为勉仁文学院。
梁漱溟住过几年的花房子
欢送梁漱溟离开北碚时的合影
1946年,孙元良兴冲冲地复员东下了,他在三花石修的别墅,著名的花房子,也赠送给了梁漱溟。在花房子里,梁漱溟完成了巨著《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1949年底才离开北碚,去了北京。
(本文转载自北碚乡建旧事,内容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