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好莱坞”重庆黄家巷 老一辈影剧人抗日报国的战场

2023-07-20 重庆历史名人馆微官网 阅读 514

【编者按】夏云瑚(1903—1968),重庆市巴南区人,影剧界名人。曾在渝经营国泰大戏院,抗战时组织上海影人剧团,在国泰演出《卢沟桥之战》《屈原》等剧,轰动山城。200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历史名人,是重庆历史名人馆内陈列的200位历史名人之一。

 

1689838210233407.png 

曾汇聚抗战电影名人的重庆黄家巷


黄家巷位于重庆南岸玄坛庙,从长江边爬坡上坎经海狮路,从慈云寺左侧拾级而上,跨过一根根粗壮栓固趸船的铁链,路过曾经的坚固肥皂厂,通向坎上仁济医院(现重庆第五人民医院)的这段老街就是黄家巷。

这条老巷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抗战时期,面对国家生死存亡,一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避战落难影剧演艺人员,克服困难艰辛,勇敢顽强、不屈不挠活跃在重庆舞台,用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卓越的文思、出色的才艺,唤起和鼓舞山城乃至全国民众与日本侵略者作殊死抗争。

1938年,全国各地近百万人涌入重庆,其中郭沫若、田汉、夏衍、曹禺、老舍、郑君里、陈鲤庭、陈白尘等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众多演艺精英随怒吼剧社、上海影人剧团、中影剧团、中央青年剧社、农村抗战剧团等来渝,重庆顿时成为群星璀璨的中国影剧中心,然而却蜗居难求。

著名影剧事业家、曾在上海影剧圈创业掘金发达的重庆国泰大戏院经理夏云瑚,积极为避敌来渝的演出团体和演艺人员四处奔走,寻找落脚地。他在渝中区大同路97-99号租下两楼一底安置上海影人剧团的同事,找到曾经的生意搭档黄锡滋,租下其黄家巷房舍,作为中央电影摄影场的拍摄、创作基地和安置影剧人员栖身之所。

自中央电影摄影场落户黄家巷后,为躲避日机白天轰炸,这条巷子通宵达旦灯光璀璨,到处是人们紧张忙碌的身影。为了节省十分珍贵难得的胶片,导演必须把控在戏份十分成熟时,才指挥摄影师开机,常常都是一次过。郭沫若、夏云瑚曾拜托旅美大作家林语堂、华侨领袖陈嘉庚帮忙购买电影胶片,绕道印度通过驼峰航线运抵重庆。

据夏云瑚侄女杨秀华回忆,大约是1944年,她的姑父夏云瑚住在南岸龙门浩马鞍山131号,她的父母带着她到姑父家做客,曾随姑父陪著名导演蔡楚生、郑君里等,沿着江边青石板小路,去过玄坛庙中央电影摄影场参观。她说:“位于黄家巷巷口的茶厂,曾是黄锡滋强华轮船公司的办公楼,中央电影摄影场进驻后,场部及后期剪接、洗印、账房、发行部、会客室、图书档案室,编导及演职人员伙房、招待所皆在此。”黄锡滋中西结合的公馆及大院成为电影场摄影棚,为节省制作成本,凡室内戏皆通过不同置景变化布局在此拍摄。近在咫尺的仁济医院及附近的杨家岗、黄荆庙、莲花山、清水溪、汪山、大石坝,玄坛庙、弹子石江边,轮渡、舟楫、纤夫、趸船、礁石、沙滩、宝塔、石桥、民居、老街……都曾是外景取景地。

抗战期间,中央电影摄影场在黄家巷拍摄了纪录片、故事片一共77部,平均每年10部,开创了大后方中国电影的新时代。因此,黄家巷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现在回头再看当年拍摄的这些抗战题材影片,几乎都是中国电影的百年经典,更是重要的历史人文珍档。


 (本文转载自重庆晨报,编辑时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