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纪念馆文物捐赠仪式举行 88岁老校友讲述校徽故事
【编者按】陶行知(1894—1946),安徽歙县人,著名教育家。1938年到重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创办重庆育才学校,继续进行其教育思想的实践。1946年在中共和进步人士的支持下,与李公朴等创办重庆社会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投身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并任常委。周恩来称其为“是一个无保留的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200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历史名人,是重庆历史名人馆内陈列的两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陶行知1938年来到重庆,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和支持下,于1939年在重庆合川县草街子乡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重庆育才学校,继续进行其教育思想的实践。2019年5月15日,育才中学举行了隆重的建校80周年暨陶行知纪念馆文物征集(首次)捐赠仪式。在仪式上,陶行知孙女陶铮及10余位育才中学老校友、育才中学退休干部现场向陶行知纪念馆共捐赠古圣寺时期第一枚校徽、陶行知版画像、《陶行知故事集》等物品200余件。
重庆育才中学古圣寺时期校友,88岁的罗昌遐拿着一枚珍贵的校徽,激动地向育才中学师生讲述该校创立之初的感人故事。罗昌遐捐赠的是一枚蓝色三角形边框,印有红色三环和育才两字的校徽,“这枚校徽是1939年陶校长构思、版画家陈烟桥设计的育才学校第一代校徽,已经陪伴我79年了。”罗昌遐介绍,1939年,陶行知在合川古圣寺创办育才学校,招收因战争流离失所的难童。他也是一名难童,于1940年1月被带到育才学校学习,入学之初便收到了育才中学古圣寺时期的第一代校徽。
“这枚校徽由三个圆圈环环相扣而成,分别代表了学习、工作和最后的胜利。”罗昌遐介绍,最初,这三个圆圈陶行知想采用黑色,希望学生像钢铁一样地坚强,但最终选用红色来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这枚已有80年历史的校徽背后,编号2739仍然清晰可见。“我一直都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这枚校徽,目前是第一代校徽中仅有的一枚。”罗昌遐在现场回忆了在育才学习生活的点滴。
1944年深秋,13岁的罗昌遐碰到行走匆忙的陶行知。当得知陶行知要去渝中区找朋友筹集资金,用于育才学校下一阶段的开销时,看着穿打很多布丁粗线毛衣的校长陶行知,罗昌遐泪眼婆娑。她将这枚陶行知参与设计的校徽,用牛皮纸一层层包裹,再用手帕作保护,妥善保管。
“我一直谨记陶校长的教诲,从中央歌剧院退休到现在,我一直坚持在社区做义工。我要像陶行知校长在设计校徽时所期待的那样,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与活力。”罗昌遐说。
(转载自2019年5月16日重庆日报,内容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