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文物故事丨“三毛乐园会”纪念章

2022-04-14 重庆历史名人馆微官网 阅读 809

【编者按】宋庆龄(1893—1981),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曾在重庆主持“保卫中国同盟”工作。200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历史名人,是重庆历史名人馆内陈列的两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在上海宋庆龄故居文物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枚小小的纪念章,上面的图案是著名的漫画形象——“三毛”。这枚纪念章从何而来?为什么上面会有“三毛”的形象呢?事情还要从1945年前说起。

19458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然而,那些饱受战争创伤的孩子们,却依然无依无靠、流离失所。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从重庆回到上海,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前身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后重建工作。宋庆龄看到那些在贫困和死亡线上挣扎的孩子们,决定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轻孩子们的苦难,多少带给他们一些欢乐和温暖。

1946年到1947年间,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先后在上海建立了三个儿童福利站,为孩子们提供急需的医疗和文化娱乐设施,还有救济品和营养品,共收养扶助孤苦儿童5000余。

 

1649923356643671.jpg 

1947年4月, 宋庆龄(左五)视察儿童福利站搭建工地。

 

1649923373972240.jpg 

第三儿童福利站开幕时门口场景


1948年,长江下游又发生了罕见的水灾,上海街头的流浪儿童越来越多,宋庆龄甚为忧心。当时,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等作品刻画了那时中国儿童的悲惨境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让流浪儿“三毛”可怜又可爱的形象家喻户晓。宋庆龄也非常喜欢“三毛”,还专门托人帮自己购买“三毛”的漫画赠给外国小朋友。在和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商量后,宋庆龄决定借“三毛”的影响,举办“三毛”乐园会和展览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筹措资金,救助那些像“三毛”一样可怜的流浪儿童。

张乐平对于这个建议非常赞同,虽然他当时身患疾病,但他仍拖着病体,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了构思方案,又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赶画了30多幅“三毛”水彩画供展出义卖。他还特地为“三毛乐园会”精心设计了一枚别致的纪念徽章,这就是 “三毛乐园会”纪念章的由来。


1649923389730477.jpg 

张乐平为义卖而绘制的“三毛”水彩画


1949年4月4日是当时的儿童节,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在大新公司四楼正式开展“三毛乐园会”活动、举办“三毛生活展览会”,并举行义卖活动。共展出了《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原作300多幅,还包括张乐平赶画的30多幅“三毛”水彩画。当天,上海各界人士踊跃参观,展厅里观众如潮、热闹非凡。上海多家民营广播电台将展览会作为特别节目现场实况广播,并用国语、沪语和粤语播出。

展览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持,许多人出于对“三毛”悲惨遭遇的同情,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30多幅义卖画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大家都争购《三毛流浪记》画册和纪念章,并踊跃认购或订购张乐平的“三毛”水彩画。至展览会闭幕的6天中共募得银圆3206元。


1649923452510154.jpg 

“三毛生活展览会”义卖现场


张乐平曾撰文回忆:“孙夫人主办的儿童福利会,为了救济跟三毛同一命运的小朋友们举办‘三毛义展’。我抱歉我的作品还没有成熟,特别是三十张彩色义卖作品,都是在病中赶画的,但是想起千千万万的三毛们因为孙夫人这一义举而得到实惠,作为三毛作者的我,还会有比这个更快乐的经验么?”

 

(本文转载自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