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光炯写给女儿的一封家书

2018-08-17 重庆历史名人馆微官网 阅读 4304

 

       这是侯光炯先生1977年12月24日写给女儿侯啸碚的一封家书。2018年4月,侯啸碚代表兄妹四人向我馆捐赠了侯光炯亲笔日记两册、西装一件以及写给子女的亲笔信等12件珍贵实物,这封信是其中之一。

侯光炯(1905—1996),又名侯翼如,上海金山人。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在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工作。他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土壤分类和土壤肥力的研究及教学,为发展中国土壤科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被重庆市人民政府遴选为100位重庆客籍历史名人之一。 

       这封信写在一张左下角印有梅花图案的便笺纸(25.9*19cm)上。薄薄的一页信纸上,满满都是父爱,抬头亲切地称呼女儿为“亲爱的小冀”,落款是“阿爸”;信中既有对女婿“考一些著名物理专家的研究生”的建议,也有对儿女工作方面的关注,还有告知女儿自己的工作生活状况,让她不要担心:“著书工作已进入尾声,我身体精神,依然很好,请勿念”。

       侯老先生为什么会向女婿建议“去考一些著名物理专家的研究生”呢?那是因为1977年下半年,全国掀起了高考和科学的热潮。1977年8月4日至8日,中共中央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了全国各地33位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参加。邓小平在会上指出,建国后的17年,教育战线同科研战线一样,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是好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或者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是劳动者;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问题。1977年8月13日,教育部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招生工作会议,直至9月19日才结束,会议决定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这一年冬天,全国共有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27.3万人被录取。1977年,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侯光炯先生在信中积极鼓励文化基础还不错的女婿小毅去考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