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名人的这些家风小故事 你知道多少
文/张皓
赵世炎在“琴鹤世家”浸染“清廉家风”;杨闇公自“四知堂”培养“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卢作孚“励志、不屈、爱国、奉献”;侯光炯“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传”;丰子恺听闻日本投降的消息,在重庆创作漫画《胜利之夜》……
最近,重庆历史名人优良家教家风展活动让不少市民慢下了脚步,驻足体会多名重庆历史名人的家风故事,感受他们内心的家国情怀,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一起跟随上游新闻记者,看看这些你不知道的重庆历史名人的家风“小故事”。
历史名人:喻茂坚
喻茂坚(1474—1566),字月梧,号心庵,重庆荣昌人。历任浙江临海知县、陕西巡按,南京大理寺卿、刑部尚书等职,主持编著《问刑条例》。
重庆历史名人馆陈列的喻茂坚(左一)画像
家风家训:耕读为本,忠孝传家;正身率下,憎爱不偏。
家风故事:喻茂坚在尔雅书院门柱上留下对联“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喻茂坚被世人称为“汉廷老吏,当代法家”,明嘉靖皇帝赞他是“天下清官”。
喻茂坚有如此政绩还能始终保持清廉的作风,离不开其父母的教导和家风的浸润。喻家书香门第,家风家训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文化教育,要求子孙以耕读为本;二是注重德行修养,教导子孙后代忠孝两全;三是注重遵纪守法,教导子孙要尊崇法律,不要违法乱纪。喻茂坚秉承祖训,不管是三伏炎夏还是数九寒冬,都手不释卷,勤奋学习。
喻茂坚晚年辞官还乡后,在家乡修建尔雅书院,“以诗书课后生”。数百年来,喻氏后代子孙以诗书继世,贤者辈出,延续和发扬着喻氏家风。
历史名人:周煌
周煌(1714—1785),字景垣,号绪楚,重庆涪陵人。历任清乾隆内阁学士、《四库全书》总阅、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傅等职。
家风家训:读书传家,以武效国;孝悌养廉,廉明奉公。
家风故事:返乡用几十条大麻袋装满鹅卵石盖上篷布。
周煌自幼聪慧,3岁时已开始学习科举考试的相关课程,时人“惊为异才”。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奉诏以琉球国中山王副使出使琉球国,著有《琉球国志略》《海山存稿》等。
周煌出生在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官宦世家,幼承庭训,行为端正,品德高洁。他从政多年,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致仕离京返乡时,他担心世人议论皇上苛待老臣,遂用几十条大麻袋装满鹅卵石,盖上漂亮的篷布,由四驾马车拉着,从京城回到涪州。所过之处,人们交口称赞。回到家乡,周煌派人趁着夜色,将鹅卵石全部倒在锦绣洲上。此后,人们就美称乌江口色彩斑斓的鹅卵石为“廉石”。周煌与廉石的故事在涪陵民间广为流传,周煌的清廉家风为当地民众所钦佩和赞扬。
历史名人:刘子如
刘子如(1870—1948),名华璋,重庆万盛人。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知名爱国人士。
刘子如以手绘、木刻方式制作的《增广重庆地舆全图》,描绘了重庆古城的地貌和街市,是重庆仅存最详的古地图
家风家训:人有产我欲共之则乱,我有产而与人共之则治。
家风故事:晚年生活足矣,决不留金钱与儿孙买耻辱。
刘子如(前排右一)同重庆孤儿院教师合影
刘子如早年经商,在重庆经营缝纫机公司,艰苦奋斗多年,成为重庆巨商。他大力兴办慈善事业,创办重庆私立孤儿院、綦江私立青山孤儿院等,惠及民众。抗战期间,他筹集了40余万件慰劳品,组织战地服务团,亲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
刘子如幼年失怙,生活极为艰难。在他靠自己努力成为巨富后,却一生勤俭,以“厚天下而薄自我”的胸襟,将全部家财用于社会公共事业。他曾说:“但够晚年生活足矣,决不留金钱与儿孙买耻辱。”刘子如的孩子们吃穿用度与寻常百姓一样,全无豪门习气。刘子如还常带着孩子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教导他们“时刻为自己的群体着想”。
刘子如去世后,家属遵其遗嘱,仅为他着两件布衫,薄棺下葬,全无金玉殉葬品。刘家后代谨遵家训,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历史名人:苏汰馀
苏汰馀(1885—1948),名必润,重庆巴南人。爱国民族实业家,中国纺织业巨子,“裕大华”传奇的奠基人。
家风家训:达则济天下,物尽其用,知足常乐。
家风故事:儿子们都为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苏汰馀出身贫寒,勤奋上进,青年时就怀揣远大抱负,后创办纺织企业,逐步成为中国纺织业巨子。抗战时期,苏汰馀将裕华纱厂迁往重庆,令工厂日夜开机,出产大量纱布,供军需民用,缓解了战时物资紧缺的困难。
苏汰馀热心公益福利事业。抗战时期,出资在巴县冷水场办起了不收费的“半山小学”,让贫困孩子受教育;四川大旱,他带头捐款1万银元并募集到10余万银元救灾款送往灾区。
苏汰馀给儿子的信
在他影响下,长子苏先勤就读于清华大学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次子苏先劼在美国学纺织,学成回国致力于祖国纺织技术的发展;五儿子苏先功为了抗日,远离家乡,不顾生死,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历史名人:任鸿隽
任鸿隽(1886—1961),字叔永,重庆垫江人。中国近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辛亥革命元老,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任鸿隽(站立者右三)与父母、兄弟姐妹于1899年在垫江县城南门住宅前的合影
家风家训:忧国忧民,担当责任,清白为人。
家风故事:其父病逝时城内士绅百姓自发捐款为其选购棺材,全城白花挂树。
任鸿隽一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致力于革命,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月刊的创办人之一。
任鸿隽的父亲担任典吏30年,不徇私情,法度分明。他病逝于任上,城内士绅百姓自发捐款为其选购棺材,全城白花挂树,众人夹道送别。父亲秉公办事的行为准则,给任鸿隽及其兄弟留下了极深的印记。任氏兄弟都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怀着誓死献身革命的坚定意志,不约而同地在海内外投身于反清大潮中,兄弟四人皆是同盟会会员,“以忧国忧民为己任”成为他们的共同信念。
任鸿隽写给女儿任以都的信,嘱咐女儿对寄去的诗词集要“熟读而深玩之”
在任鸿隽的悉心教导和优良家风熏陶下,几个子女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并做出了显著成绩。任鸿隽一家,可谓书香盈室,满门俊秀。
历史名人:傅友周
傅友周(1886—1965),又名骕,重庆人。曾任重庆商埠督办公署工务处处长、市公务局局长,重庆公用事业开创者之一。
家风家训:尊师重教,修身立德,爱国敬业,忠孝诚信,勤劳节俭,与人为善,克己奉公,清白做人。
家风故事:将传家宝的红珊瑚朝珠(其祖父所留)捐给国家。
傅友周主持修建了朝天门、储奇门、千厮门、太平门、望龙门等首批近代码头,开拓了重庆市区最早的几条城市道路,开办了重庆的公用电话和公用电力事业。
傅家是一个注重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傅友周常教育子孙要爱惜书籍,多学知识:“要努力学习知识,有了知识……就可以为国家、社会做好事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他教育家人要节俭,不准乱花钱,不准浪费粮食、水电,不准糟蹋东西。
2017年4月,傅友周之孙傅德仁先生将祖父自述手稿捐赠给重庆历史名人馆。图为傅友周自述手稿
傅友周自己及家人生活节俭,但对有关国家和社会公益之事,从不含糊和犹豫:重庆解放前夕,为响应和贯彻中国共产党保护城市的号召,他带头组织电厂、水厂职工武装护厂;抗美援朝时期,他将家中全部黄金珠宝,甚至是视为传家宝的红珊瑚朝珠(其祖父所留)捐给国家;国家对工商业实行改造,他主动捐出自己持有的重庆电力公司股票等等。
历史名人: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别名文濬,安徽歙县人。人民教育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坚定的爱国者。
家风家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家风故事:写信告诫儿子“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回国后,推行平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新主张,创造了“生活教育”理论,立志“经由教育……创造一民主国家”。他致力于各方面教育的改革,为中国教育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抗战爆发后,他先后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并积极参与抗日民主运动。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遗教,也是陶家家训。陶行知的几个孩子都是自学成才,没有进入正规学校读书。1940年年底,他的二儿子陶晓光为了进厂工作,向育才学校要了一张假毕业证书。陶行知闻讯后,即刻电告陶晓光将假证书寄回,并写信告诫他“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追求真理做真人”,信中还附上一张如实反映陶晓光学历资格的证明。由此可见陶行知家教严格,教子有方。
历史名人:卢作孚
卢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别名思,重庆合川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办者,中国航运业先驱,被称为“中国船王”。
卢作孚与长子卢国维(右)次子卢国纪(左)于1941年8月合影
家风家训:励志、不屈、爱国、奉献。
家风故事:不给儿女准备任何财产,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卢作孚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负责战时水陆交通运输。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他亲自指挥民生公司20多艘轮船,冒着日机的疯狂轰炸,将滞留在宜昌的大批人员和机器设备等抢运至重庆,保存了中国工业命脉,为抗战胜利和大后方建设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称赞他是我国近代四位“不能忘记的实业家”之一。
卢作孚一生不图名利,不图享受,不搞特殊化,一心为国家、为大众、为事业。他的人格品行,在晏阳初笔下是“忘我忘家,绝对无私”;在梁漱溟笔下是“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在黄炎培笔下是“耐苦耐劳,大众无私”。卢作孚清正廉洁,关爱家人,却没有给儿女留下财产。当其他资本家炫耀自己为子女留下了多少资产时,他只有一句话:“我没有给我的儿女准备任何财产。我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让更多的“家风”吹进百姓心中
祖训弘道远,铸魂家风传。
重庆有着丰富的底蕴,这座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培育了无数历史名人,他们严以修身,俭以养德,他们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培育和锻造的良好的家风,就是打开市民心灵的“钥匙”,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这是新时代弘扬和传承家国情怀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近,重庆历史名人馆联合重庆市巴南区博物馆共同举办“弘扬传统文化 培育家国情怀——重庆历史名人优良家教家风展”巡展暨历史名人家风故事宣讲活动,将其中蕴含的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传统家庭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优秀传统文化,坚守真理、不怕牺牲等革命精神,送进社区和学校,送到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的身边,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本文转载自上游新闻,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