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百年岁月 铮铮共产党人:王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重庆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共产党人的足迹。重庆历史名人馆陈列的历史名人中,就有一大批杰出代表人物,为了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画卷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缅怀这些杰出的共产党人的革命事迹,就是要从他们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精神中汲取力量,牢记初心使命,继续砥砺前行!
本期,介绍红军高级将领王良。
王良(1905—1932),原名化赅,字傅良,号与春,今重庆市綦江区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建军初期的优秀将领。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和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战役,历任红一支队支队长、红四军第十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等职。
投身革命武装斗争
王良从小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关心同情贫苦百姓,还常将家中给的钱物用于接济同学。王良的叔父王奇岳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与王良关系亲密,经常送一些进步书籍给王良,使王良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12岁时,王良考入重庆华英学校。在校读书期间,五四运动爆发,王良的思想深受触动,认识到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交困之中,多次在习作中声讨北洋军阀政府卖国残民的罪行,立志为救国救民而奋斗。
1923年,王良考入上海持志大学。他崇尚新学、敢于言论,常与同学一起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针对社会时弊,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王良与赴法勤工俭学的叔父王奇岳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在其影响下,逐渐坚定信仰,决心投身革命。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掀起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潮。王良认为,这是自己从学习革命理论到走向革命实践的最佳时机,遂不顾家人反对,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1927年,王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校学习期间,王良坚持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关心时事政治,参加步兵营驻守虎门、骑兵营三连驻防沙河,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6月,王良随黄埔军校骑科迁到武汉军校,加入叶剑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事教导团。7月下旬,教导团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秘密前往南昌参加起义。但教导团到达九江时已是8月4日,未赶上南昌起义,却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缴械。王良伺机逃脱,辗转数日后,与中共党组织重新取得联系。
捍卫井冈山根据地
八七会议后,王良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见习参谋。9月参加秋收起义,随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三湾改编后,第一军第一师4个团整编为1个团,王良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营九连连长。1928年1月 ,王良率九连参加了攻打永新县城的战斗,歼敌1个营,取得了红军进军井冈山以来的第一次战斗胜利。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支队伍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王良任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一连连长。6月,王良率部在新七溪岭阻击敌人,围歼敌人于龙源口,粉碎了国民党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会剿”。
8月,红四军主力到井冈山外线作战。国民党军队趁根据地内兵力空虚,派出4个团,兵分两路向井冈山进攻,情况万分危急。王良奉命坚守黄洋界哨口阵地,充分利用山高路窄的有利地形,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指挥全连战士勇猛出击,数次打退敌人进攻,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创造了红军作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1929年1月底,红四军前委决定将团改为纵队,营改为支队,王良任第一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2月,随军到达瑞金以北的大柏地,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一举歼敌2个团,取得大柏地伏击战的胜利。之后又参加了解放汀州府、三打龙岩城、攻克“铁上杭”等战斗,屡立战功。在闽西分兵开展游击战的同时,王良还率部深入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的任务,帮助区、乡建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地主武装,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闽西地区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闽西人民称红一支队为“王良支队”。
1929年12月,王良参加了古田会议。会议决定把红军部队转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王良率红一支队从古田出发,转战江西。红军于1930年1月成功实现战略转移,宣告国民党“三省会剿”阴谋失败。
用兵如神反“围剿”
1930年10月,红四军整编后,将纵队建制改为师,王良任红四军第十师师长。11月,国民党调集10万重兵,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红十师作为参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渡赣江,担任对龙冈西北之敌的攻击任务。王良灵活运用“诱敌深入”和“集中优势打歼灭战”的战术,用兵如神,一番激战后,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俘敌9000余人,并活捉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反第一次“围剿”首战胜利。毛泽东和朱德把从张辉瓒处缴获的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赠与王良,以示嘉奖。毛泽东还挥毫写下《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上阕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之句,赞扬英勇作战的红十师。
1931年5月至7月,国民党派出重兵对中央苏区接连发动第二次、第三次“围剿”。王良率红十师奋勇杀敌,横扫敌军,取得了反第二次、第三次“围剿”的胜利。
1932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重组红一军团,任命王良为红四军军长、罗瑞卿为政委。4月,王良、罗瑞卿奉命率军东征福建,一路攻克考塘、龙门、龙岩、漳州,胜利进驻漳州石码镇(今龙海市区)。同时,充分发动当地群众,发展地方党组织,建立工农革命政权,扩充红军队伍,消灭地主武装和残匪;筹集14万元军费和大批军用物资,并将缴获的国民党兵工厂的器材、官办盐务局的食盐,以及布匹、银元等物资运往中央苏区,作为反第四次“围剿”的物资基础。红四军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被老百姓称为“铁四军”。
1932年5月,国民党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王良、罗瑞卿奉红军东路军之命,率部回师赣南根据地。6月13日,在途经江西武平县大禾圩时,遭敌人阻击。王良、罗瑞卿不顾危险,亲临前沿阵地观察。王良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头部,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王良牺牲前,将毛泽东和朱德赠与、自己一直珍藏着的怀表和钢笔交给罗瑞卿,嘱咐罗瑞卿将怀表和钢笔替他带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这两件遗物,今陈列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