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百年岁月 铮铮共产党人:萧楚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重庆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共产党人的足迹。重庆历史名人馆陈列的历史名人中,就有一大批杰出代表人物,为了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画卷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缅怀这些杰出的共产党人的革命事迹,就是要从他们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精神中汲取力量,牢记初心使命,继续砥砺前行!
本期,介绍中共早期青年运动著名领导人——萧楚女。
萧楚女(1893—1927),原名秋,字树烈,笔名楚女,湖北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宣传鼓动家。他曾两度来渝,在重庆地区开展革命活动。
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
萧楚女出生时,其父经营的木排行生意尚可,家庭生活优裕。他11岁时,父亲生意破产,不久去世,家道中落。萧楚女在苦难中迅速成长起来,为生计辗转于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广泛接触到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促使他的思想发生变化,逐渐改掉了幼时养成的少爷脾气。在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中,他坚持自学中学的文理课本,经常练习写作。
在漂泊中,萧楚女经常看到中国人被外国人欺凌,认为只有加入军队,才能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1911年,他加入了湖北新军,同年参加了武昌起义,在战斗中英勇杀敌,一只耳朵差点被炮声震聋。后因看到部分革命党人争权夺利的丑恶,遂退伍寻求新的出路。
1915年,萧楚女受聘为《崇德报》主笔,以“楚女”为笔名,撰写了许多文章。其文风尖锐泼辣,给当时沉闷的舆论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萧楚女也因此而声誉鹊起。
萧楚女是在五四洪流中真正觉醒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深刻影响了萧楚女,把他从一种极为苦恼、矛盾的生活中救了出来。他以当时的学风为镜,深刻反省自己,戒了一切恶习,“最后戒了那连一分钟也不能离的纸烟”。他大量阅读李大钊、陈独秀撰写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利用在学校授课的机会,做着领导青年的工作。他结合教学,揭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向学生提出“改革社会”和“到民间去”两个口号,引导学生到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1922年8月,经恽代英等人介绍,萧楚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萧楚女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者和传播者。他能写善说,利用教员和主笔的身份,在广大青年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1922年9月,萧楚女来到重庆,先后在重庆联合中学、重庆公学、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重庆女子第二师范学校任教。讲授国文时,他选用《离骚》《封建论》《石壕吏》等作为教材,以古喻今,揭露反动势力剥削压迫人民的本质;讲授社会科学时,他广泛介绍马克思、列宁等人的著作,宣讲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他鼓励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学生宣传爱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给巴渝教育注入新风。
萧楚女在重庆工作期间,还担任《新蜀报》主笔,负责撰写社论时评。他在《新蜀报》开辟“社会青年问题”和“社会黑幕”专栏,针砭时弊,为民疾呼,受到民众欢迎。他的文章战斗性很强,连反动派控制的报刊也不得不赞叹他的文章是“字夹风雷,声成金石”。自他担任《新蜀报》主笔后,《新蜀报》不仅成为宣传文化的阵地,而且是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发行量从几百份增至6000多份,成为当时四川最具影响、最畅销的报纸。
1925年5月,萧楚女前往上海,协助恽代英编辑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他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号召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民众,研究社会现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时代的要求”,是“青年在今日所应持的唯一态度”。
萧楚女通过为学生讲课,在《新蜀报》《中国青年》等刊物发表文章,到各个社团演讲等方式,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唤醒民众,引领青年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做“革命青年的良师益友”
萧楚女被誉为“革命青年的良师”,为吸收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
1920年年初,萧楚女参加恽代英在武汉创办的“利群书社”,开始走上有组织的斗争道路。1921年年初,他在襄阳二师任教时,积极支持学生把学生会改组为学生自治会,切实改变了学生会组织涣散、纪律松懈的状况。当年秋,他被迫离开二师时,将自己阅读过的87篇书报资料,剪辑成一本《社会主义摘要》,送给他的学生,指引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1924年9月,萧楚女受团中央委派,作为团中央驻川特派员,到重庆全权处理四川地区团组织问题。再次来渝,他利用《新蜀报》主笔和重庆女二师教员的公开身份,一面宣传党的革命主张,一面改组成、泸、渝三地团组织。在处理团组织的问题时,他既坚持高度的原则性,又采用灵活的斗争策略;既对错误进行严厉批评,又视错误程度分别处理,成功改组了重庆团地委。为了培养干部,他和重庆团地委的同志发起组织了以研究社会科学为宗旨的“四川平民学社”,当时有工厂、商店、学校的男女青年300多人加入学社。他们在重庆的群众运动中表现突出,涌现出大批积极分子,其中符合条件的人被萧楚女及时吸收到共青团或共产党的组织中,逐步成长为革命工作的骨干。
1926年5月,萧楚女协助毛泽东开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专职教员兼教务主任。课余时间,他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介绍《向导》《中国青年》《少年先锋》等刊物给他们阅读,引导他们关心国民革命运动,关心时局的发展。在他的影响下,一部分学生转变了思想,提高了觉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10月,萧楚女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给学生讲《社会科学概论》,同时被聘为政治顾问,负责指导全校的政治工作。他重视学生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在斗争中锻炼,接近工农,提高思想和知识水平,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他还在军校政治部出版的《黄埔日刊》开辟了“政治问答”专栏,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思想认识问题,为青年提供辅导,指引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这是萧楚女的名言,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一直带病工作。直到1927年3月下旬,他因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得不到广州东山医院住院治疗。4月15日,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萧楚女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他没有屈服,在狱中坚持斗争。
1927年4月22日,蒋介石电令将萧楚女秘密处以极刑。
萧楚女牺牲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高度赞扬他的革命精神,称他是“在青年界最有信仰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