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早期故事三则

2018-05-31 重庆历史名人馆微官网 阅读 3857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重庆江津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卓越领导人。200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聂荣臻“名”和“字”的由来。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现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石院子。

  石院子原属于一家王姓大地主,是一座九重堂的住宅,建筑式样古朴大方。院子周围环绕着良田沃土,院墙内外长满了翠竹,两侧各有一口波光粼粼的大堰塘。聂氏祖辈由江西迁徙贵州,再折转到四川江津。此时,王姓地主已经破落,石院子九重堂仅余三重,聂家买下后安居下来。经过几代繁衍,聂氏成为江津境内一个比较富有的大家族。但到聂荣臻出世时,家境已经衰败了。石院子年久失修,更显得破败,只有竹丛仍生机盎然,织成绿色的帷幔,人们几乎踏进院门时才能看到绿荫中的房屋。

  祖上的家产传到聂荣臻的父亲聂仕先时,只剩10来亩土地。聂仕先将这些土地小部分出租,大部分自己耕种,以此维持全家的生计。聂仕先为人持重,沉默寡言。其妻唐雨衫,是一位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妇女。聂荣臻出生快满月时,夫妻俩商量着给儿子取个吉祥的名字。聂仕先读过几年私塾,便翻开《随身宝》,指着该书最后一句“百福骈臻得双全”,边念边对妻子说:“这是句吉利话。按家谱排列,我们儿子是‘荣’字辈,就给他取名‘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你觉得如何?”妻子满意地笑了。

故居中聂荣臻曾居住的房间


  发奋求学的少年聂荣臻。

  聂荣臻8岁时,到外祖父唐雨初家上了3年私塾。在这里他受到了启蒙教育。聂荣臻的三舅唐海潭在重庆法政学堂读书,思想活跃,知道外界的消息也多,常与同学在家里议论时政。聂荣臻耳濡目染,也受到一些影响。

  1913年,聂荣臻对新学的向往,使他又转到离家15公里的永川县陈食高等小学住读。聂荣臻来到这里,倍感新鲜。他十分珍惜时光,如饥似渴地学习,除学好必修的各科之外,还广读博览,增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第二学期,他在课桌上刻下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的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天晚间,常听到他的琅琅读书声。别人已进入梦乡,他仍坐在小油灯下。一个夜晚,国文教师刘继修来到他的小油灯下,看见他正在阅读有关太平天国的书籍,便说:“作为青年学生,博览群书、知道古今,大有裨益,如此甚好。”3年的高等小学学习,聂荣臻各门学科都取得优异成绩。



  立志报国的青年聂荣臻。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强大的政治冲击波震荡着中国。聂荣臻从《新青年》等杂志上,接触到新的思想,让他积极加入到进步学生的行列。

  1918年端午节,他约了七八个同窗好友到油溪,租了只小船,畅游浩瀚长江,观赏龙舟竞渡。船到江心,收住桨片,小船随波飘荡。此时,只见长空茫茫,江水滔滔,青年聂荣臻缅怀屈原,追念先辈改革法度的壮志,不禁热血沸腾,遂以酒酹江,吟诵起《离骚》中的诗句: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未吾道夫先路。

  他们一面在舟中小饮,一面议论时政,酒酣时,聂荣臻辞情激烈地说:“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诸君将来再聚时,要有所成就方不负我们同窗之谊。”

  聂荣臻面对受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联系工业革命给欧美带来的振兴,明治维新为日本带来的崛起,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于1920年拜别父母,告别家乡,踏上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小火轮。聂荣臻这一别故乡,就再也没有踏进石院子翠竹掩映的家门。

 

聂荣臻元帅故居陈列展——少年立志图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