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洛助王洛宾《西部民歌选》首次出版
文/庞国翔
王洛宾是著名的“西北民歌之父”“情歌王子”,他的歌曲广为流传。而他的出名,与重庆江津颇有关系,虽然他没有到过江津。准确地说,最早力挺王洛宾并帮他在江津首次出版歌集《西部民歌选 》的,是中共江津地下党组织,其中关键人物是地下党员张西洛。
张西洛1938年秘密加入地下党后,在重庆以《新民报》记者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9月,张西洛作为《新民报》记者,同中央社记者、《扫荡报》记者一起,冲破重重阻碍,到延安采访毛泽东,写出了影响很大的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重要文章。《毛泽东选集》中有一篇《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就是指的这次采访。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张西洛身份暴露。他和妻子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在党组织安排和当地开明人士帮助下,疏散到重庆近郊江津县城。他仍以报业为掩护,秘密宣传抗日救亡和革命思想,公开身份是江津日报社副社长兼经理。《江津日报》主笔涂志印,总编辑王野芹,报纸由江津大西门外的黎金茂印刷局承印,营业部在通泰街,门面宽大,有一半剩余空间可以利用。张西洛就向地下党上级组织请示开办一家书店,上级很快批准了他的请示。1942年年初,张西洛利用营业部剩余空间办起了“江津大公书店”,其妻何惠一和地下党员李思源任店员。书店暗中销售革命书刊,吸引了许多读者,很快成了江津最大的书店。这引起了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特务的怀疑,他们也成为书店的“常客”,常来书店转悠,进行监视。
为了麻痹特务,应付当时的政治环境,证明书店是在正常开展经营,1943年,张西洛与地下党员朱泽莹、李思源等商量,决定江津大公书店出版新书(当时较大的书店经批准后可以出版书报)。出版什么书呢?张西洛突然想起了王洛宾。
1939年,张西洛在延安采访毛泽东后,又到甘肃、青海等地采访,受到各界人士欢迎。在西宁的一次晚会上,他听到了优美动听的西北民歌。就在这个晚会上,他结识了这些歌曲的作者,当时还不出名的王洛宾。王洛宾在默默搜集整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民歌,而很多音乐家根本没有注意这项工作。王洛宾从路过兰州的维吾尔族汽车司机那里记录了一首《达坂城》,整理后成为他系列西部民歌的第一首。他一边参加“西北抗战剧团”和“血花剧团”的抗日宣传活动,一边搜集整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那时王洛宾不完全懂少数民族语言,只能找一些略通汉语的少数民族朋友将歌词大意翻译出来,由他根据意译的简单的几个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配汉语歌词,这给他自由创作留下了广阔空间。
王洛宾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西宁,张西洛与王洛宾经过几天交往,成了非常投契的朋友,无话不谈,彼此信任。青海的条件非常差,加上其他原因,王洛宾搜集整理的这些歌曲无法出版。为了保存这些歌曲,王洛宾自己油印,简易地装订成一本《西部民歌选》。张西洛离开西宁与王洛宾告别时,王洛宾拿出《西部民歌选》交给张西洛,说:“请你带到重庆,帮忙找个书店正式出版。拜托拜托……”张西洛小心地接过这本歌曲集,答应了下来。
张西洛回重庆后,四处联系书店出版这本歌曲集,但因各种原因,难以完成王洛宾的嘱托。
现在,为了书店业务经营,这本歌曲集正好派上用场。1943年,江津大公书店将《西部民歌选》交江津黎金茂印刷局铅印成书,正式出版,此次印数2000册。这是王洛宾歌曲首次正式出版。这本《西部民歌选》一出版,就在当时的江津县城和附近白沙镇许多迁建的大中学校和文化机构中刮起一股旋风,继而轰动了江津,轰动了陪都重庆……当时设在巴县青木关的国立音乐院的一些师生也赶到江津购买《西部民歌选》。《江津县政府公报》对《西部民歌选》的出版销售盛况作了专门报道。
《西部民歌选》在江津出版后,王洛宾的名字从重庆传播到全国,他的歌曲也逐渐唱响五湖四海,获得广大人民的喜爱。
1979年10月,王洛宾应时任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将军邀请,创作了歌剧《带血的项链》,后进京参加国庆30周年汇演。经过多方打听,王洛宾得知第一次出版他歌曲的张西洛此时在全国政协工作,于是亲自到张西洛家拜访。他对张西洛36年前在江津从事地下党革命工作时出版他的歌曲集表示谢意,两位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王洛宾为发掘西部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不遗余力,张西洛在江津助王洛宾《西部民歌选》首次出版,可谓功不可没。
- 上一条舒绣文演出进步话剧名震陪都
- 下一条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陈田鹤在重庆